用 nginx 建立 Gopher 网站 的插图

用 nginx 建立 Gopher 网站

更新日志

  • 2021-03-24:改进文章处理逻辑,增加识别链接和图片的代码。
  • 2021-03-21:最初版本。

什么是 Gopher

Gopher 是互联网发展早期的一种网络协议,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于 1991 年发明,用途类似于现在的 HTTP。它的基础协议非常简单:

  1.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的 TCP 70 端口,并发送一串 URL,用 CRLF 结尾,例如:some_dir/hello.txt
  2. 服务端把这个文件的内容全部发过来,然后关闭连接。
  3. 没了。

服务端返回的文件可能是一个 TXT、一张图片、一个二进制文件,也可能是一个有着特殊格式的 Gopher 列表文件,称为 Gophermap。这个文件每一行由以下几部分组成:

  1. 一个字符,代表这一行的类型,是文字(i)、到一个 TXT 的链接(0)、到另一个 Gophermap 的链接(1)、图片(I),还是二进制文件(9)。当然还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协议,可以参阅 RFC1436 Section 3.8
  2. 一句话,代表这一行显示的信息,例如 Hello World
  3. 一个 TAB。
  4. 这个链接指向的路径,例如 /some_dir/hello.txt
  5. 一个 TAB。
  6. 这个链接指向的服务器域名或 IP,例如 gopher.lantian.pub
  7. 一个 TAB。
  8. 这个链接指向的服务器端口,一般是 70
  9. CR+LF 换行符结尾。

在所有内容结束后,Gophermap 的最后一行还会有一个单独的英文句点,表示文件结束。

可以参考以下几个例子:

# 一行提示信息,提示信息没有要指向的路径,所以没有第四部分,指向 IP 端口也可以乱填
iHello World[TAB][TAB]invalid.host[TAB]70[CR][LF]
# 一个链接
iProject Description[TAB]/project/description.txt[TAB]gopher.lantian.pub[TAB]70[CR][LF]
# 一张图片
iScreenshot[TAB]/project/screenshot.jpg[TAB]gopher.lantian.pub[TAB]70[CR][LF]
# 标记 Gophermap 结束
.[CR][LF]

由于 Gopher 协议极其简单,它在上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。但由于客户端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发送一串 URL,在 Gopher 协议上实现客户端向服务端上传数据功能比较复杂,例如搜索功能、评论区等等。此外,服务端返回数据时也只能返回文件本身的数据,而不能像 HTTP 协议一样添加上其它的响应头,这就导致客户端必须根据之前收到的 Gophermap 中的信息来判断数据类型,或者干脆自己猜。因此 Gopher 协议最终被功能更加强大的 HTTP 协议替代了。

但是 Gopher 协议没有消亡。时至今日(2021 年),依然有在活跃更新的 Gopher 服务器端软件,例如 Gophernicus,也有一些网站仍然在通过 Gopher 协议提供服务。

如果你想试着访问 Gopher 网站,可以尝试 Firefox 的 Overbite 插件,或者 Gopherus 等客户端软件。

为什么要用 nginx?

相比起 Gophernicus 等专用的 Gopher 服务端软件,nginx 对现代的动态网页技术有着更好的支持。例如它可以用 FastCGI 对接 PHP 和 ASP.NET(Mono)来动态生成内容,或者把请求代理到其它基于 HTTP 的服务器,作为一个 Gopher 代理。相比之下,Gophernicus 只支持传统的 CGI,也没有代理功能。此外,nginx 的高性能有目共睹。

不过我选择 nginx 还有另一个原因:我正在把 nginx 魔改成一个 WHOIS 服务器(给 DN42 用的),而 WHOIS 也是和 Gopher 一样,一问一答的协议。我把修改的功能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直接支持 Gopher 了。

让 nginx 支持 Gopher

nginx 本身是一个 HTTP 服务器。我们先不考虑引入了二进制命令的现代 HTTP/2.0,或者基于 UDP 的 QUIC 和 HTTP/3.0,先回头看曾经被广泛使用的 HTTP/1.1 协议,当时的一个请求长这样:

GET /test.php HTTP/1.1
Host: localhost
User-Agent: curl/7.75.0
Accept: */*

HTTP/1.1 200 OK
Server: nginx/1.18.0
Date: Sun, 21 Mar 2021 12:08:07 GMT
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
Connection: keep-alive
X-Powered-By: PHP/8.0.3

上面一部分是客户端发起的请求,其中必要的是 GET http://localhost/ HTTP/1.1 部分和 Host: localhost,它们分别告知了服务器访问的路径(/test.php)和域名(localhost)。

其余部分,例如常见的 User-Agent 等请求头,对于 HTTP 协议来说并不必要。我们可以用 telnet localhost 80 指令连接服务器,并只保留前两行手动发起请求:

GET /test.php HTTP/1.1
Host: localhost

HTTP/1.1 200 OK
Server: nginx/1.18.0
Date: Sun, 21 Mar 2021 12:13:58 GMT
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
Connection: keep-alive
X-Powered-By: PHP/8.0.3

c
Hello World

0

^C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.

服务端依然返回了页面的内容。但是这比起我们需要的多了不少东西:

  • Gopher 客户端不认识 HTTP 的 200 状态码;
  • 多余的 Date、Content-Type 等响应头;
  • nginx 回复的响应内容经过 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 编码,Gopher 客户端也不认识。
  • 在输完 Host: 一行后我们按了两次回车,nginx 才发送响应。Gopher 客户端只会发一次回车。
  • 最重要的是,注意到那个 ^C 没?那是我手动按 Ctrl+C 中断了连接。nginx 默认启用了 Connection: keep-alive,发送完请求后不会主动关闭连接,而会等待客户端发起第二个请求,如果是 Gopher 客户端就只能一直等下去了。

因此,基于 HTTP/1.1 修改太过复杂。不过,有 1.1 就有 1.0。我们用 HTTP/1.0 试试?

GET /test.php HTTP/1.0

HTTP/1.1 200 OK
Server: nginx/1.18.0
Date: Sun, 21 Mar 2021 12:20:24 GMT
Content-Type: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Connection: close
X-Powered-By: PHP/8.0.3

Hello World

这回服务端主动关闭了连接,并且返回的数据也不是 chunk 模式编码了,可喜可贺。但是 HTTP 的响应头还在,难道我们要把 nginx 发送响应头的逻辑全干掉?这个修改量有点大。另外,我们还是得按两次回车。

好消息是,在 HTTP/1.0 之前,还有一版极简的协议 HTTP/0.9,就一行:

GET /test.php
Hello World

客户端只发送了上面的 GET 一行。在发送换行符后,nginx 就直接把响应数据 Hello World 发过来了,不用按两次回车,没有带上 200 状态码或者别的响应头,还不忘关闭连接。这已经很接近我们想要的效果了:这里的 HTTP 客户端发送了 GET /test.php[回车],而 Gopher 客户端会发送 test.php[回车]

此时我们的修改方法已经确定:在 nginx 中添加一版协议来解析 Gopher 请求,把请求类型锁定为 GET,在 URL 前面插入一个 / 斜杠,剩余逻辑全部照抄 HTTP/0.9 的就好。

nginx 补丁及用法

按照以上方法,我做了一个补丁,可以直接打到 nginx 1.19.7 的源码里。这个补丁可以在这里下载到:https://gist.github.com/xddxdd/293becc41d805d7b8cfb5d11b6e326e1

这个补丁总共做了三件事情:

  1. 增加了一个 listen 的选项 plain,代表用于接收 Gopher 的、不带 GET 的请求。
    • 例如 listen 70 plain default_server;
    • 注意开启 plain 选项后,这个端口就不能接受普通的 HTTP 请求了!因此不要把 80 端口的 listen 加上这个选项,更不要和 http2 之类的选项一起开。
    • 理论上也支持 SSL,但我没试过。
  2. 增加了一个 plain 模式专用的、解析 URL 用的状态机,相比 HTTP 的状态机,删除了解析请求类型(GET)、域名(http://localhost)和 HTTP 版本(HTTP/1.1)相关的功能,请求类型锁定为 GET,域名设置为 null(与 HTTP/1.0 相同),HTTP 版本锁定为 0.9。
  3. 在开始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前,先往接收缓冲区存一个斜杠 /,以达到向 URL 开头插入斜杠的效果。nginx 后续处理流程需要频繁用到存放 URL 的指针,相比修改所有用到 URL 的逻辑,直接插入一个斜杠是最简单粗暴、也是最稳妥的方法。

在编译 nginx 时,需要开启 --with-http_plain_module 参数。此外在配置 nginx 时,记得设置 index gophermap; 让 nginx 默认读取文件夹中的 Gophermap。

生成 Gophermap 文件

有了服务端,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网站的文件了。由于我用的是静态网站生成器 Hexo,文章的文件格式都是 Markdown,我就偷了个懒,把 Markdown 文件用 Remark 稍微调整一下格式、再过一下 Prettier 缩成 70 字符一行。然后我用正则表达式识别文章中的链接和图片,把他们放到单独的一行并设置为链接(1)或图片(I)格式,因为 Gophermap 不支持文字和链接混在同一行。最后把剩余文字全部设置为 i

const crlf = '\r\n'
const gopherBefore = 'i'
const gopherBeforeLink = '1'
const gopherBeforeImage = 'I'
const gopherAfter = '\t\t{{server_addr}}\t{{server_port}}' + crlf
const gopherEOF = '.' + crlf

function markdown_formatter(rel_path, md) {
  const markdownRegex = /([^!]?)(!?)\[([^\]]+)\]\(([^)]+)\)(.?)/g

  var rows = md.split('\n')
  for (var i = 0; i < rows.length; i++) {
    // 识别所有的 [链接](url) 和 ![图片](image)
    if (rows[i].match(markdownRegex)) {
      var replace_at_beginning = false,
        replace_at_end = false

      var replace_fn = (match, prefix, img_marker, label, href, suffix) => {
        // 不要替换 http://,gopher:// 等外部链接,Gopher 浏览器不支持
        if (href.match('://')) {
          return match
        }

        if (prefix !== null) {
          // 标记链接或图片在这行开头,不要再添加文字 i 前缀了
          replace_at_beginning = true
        }
        if (suffix !== null) {
          // 标记链接或图片在这行开头,不要再添加后缀了
          replace_at_end = true
        }

        href = path.join('/', rel_path, href)

        return (
          (prefix ? prefix + gopherAfter : '') +
          (img_marker === '!' ? gopherBeforeImage : gopherBeforeLink) +
          label +
          '\t' +
          href +
          '\t{{server_addr}}\t{{server_port}}' +
          crlf +
          (suffix ? gopherBefore + suffix : '')
        )
      }

      rows[i] = rows[i].replaceAll(markdownRegex, replace_fn)
      rows[i] =
        (replace_at_beginning ? '' : gopherBefore) +
        rows[i] +
        (replace_at_end ? '' : gopherAfter)
    } else {
      rows[i] = gopherBefore + rows[i] + gopherAfter
    }
  }

  return rows.join('') + gopherEOF
}

// 关键逻辑
unified()
  .use(remark_parse)
  .use(remark_stringify, {
    bullet: '-',
    fences: true,
    listItemIndent: 'one',
    resourceLink: false,
  })
  .process(data.page.raw) // 读取原始 Markdown 数据
  .then(file => {
    var md = String(file)
    if (!md) return

    // 缩到 70 字符一行
    md = prettier.format(md, {
      parser: 'markdown',
      printWidth: 70,
      tabWidth: 2,
      proseWrap: 'always',
      endOfLine: 'lf',
    })
    if (!md) return

    // 全部行改成 Gophermap 文字格式
    md = markdown_formatter(path.dirname(data.path), md)

    // 写文件等,略
  })

生成文件的效果类似于:

iDN42 全称 Decentralized Network 42(42 号去中心网络),是一个大型、去          {{server_addr}} {{server_port}}
i中心化的 VPN 网络。但是与其它传统 VPN 不同的是,DN42 本身不提供 VPN         {{server_addr}} {{server_port}}
i口服务,即不提供规避网络审查、流媒体解锁等类似服务。相反,DN42 的目的          {{server_addr}} {{server_port}}

(实际文件中都是 Tab,我的编辑器自动把 Tab 都替换成了空格)

注意到后面的 {{server_addr}}{{server_port}} 了吗?它们是 Gophermap 中指定链接的目标主机和端口的参数。这两个参数不能遗漏,也不存在「相对于当前路径」的值。我选择把它们都交给 nginx 替换处理:

location / {
    sub_filter "{{server_addr}}\t{{server_port}}" "$gopher_addr\t$server_port";
    sub_filter_once off;
    sub_filter_types '*';
}

有了文章,我还需要一个目录作为首页。我直接写了一个 for 循环给每篇文章生成一个链接,并附上两行的内容概要,关键逻辑如下:

const crlf = '\r\n'
const gopherBefore = 'i'
const gopherBeforeLink = '1'
const gopherAfter = '\t\t{{server_addr}}\t{{server_port}}' + crlf
const gopherEOF = '.' + crlf

var data = ''

// 标题
data += gopherBefore + '# ' + hexo.config.title + gopherAfter
data += gopherBefore + gopherAfter

// 文章列表
locals.posts.sort('date', 'desc').each(post => {
  data +=
    gopherBeforeLink +
    '- ' +
    post.title.slice(0, 56) +
    ' (' +
    new Date(post.date).toISOString().replace('T', ' ').substr(0, 19) +
    ')' +
    '\t/' +
    post.path.replace(/index\.html$/g, '') +
    '\t{{server_addr}}\t{{server_port}}' +
    crlf

  data += gopherBefore + '  ' + post.excerpt.slice(0, 68) + gopherAfter
  data += gopherBefore + '  ' + post.excerpt.slice(68, 68) + gopherAfter
  data += gopherBefore + gopherAfter
})
data += gopherEOF
return data

我把 Hexo 生成 Gophermap 的逻辑上传到了 https://gist.github.com/xddxdd/99170395595e339ed5735cdf9b9b2cd1,把 gopher.js 放到主题的 scripts 目录(例如 themes/lantian/scripts/gopher.js)即可使用。但要注意的是,我手动删除了一些与我的网站相关的代码(主要是多语言支持相关),并且删除完后没有再测试,代码可能会有点问题。

最终效果

首先是用 Linux 终端下的 Gopherus 浏览器访问的效果:

Gopherus 访问中文内容

网站内容可以正常显示了,但是和预期还有些差别:Gopherus 将每行在 80 字节处截断了,而 UTF-8 编码的中文字每个占 3 字节,导致了有约 13\frac{1}{3} 的内容被挤到了下一行。英文站就没有这个问题:

Gopherus 访问英文内容

比起 Gopherus,还有更现代的解决方案,Firefox 浏览器加 Overbite 插件:

Firefox + Overbite 访问中文内容

中文内容的排版比起 Gopherus 好了不少。当然英文内容也可以正常显示:

Firefox + Overbite 访问英文内容

我们点进一篇文章看看。虽然只是 Markdown 没做太多额外的处理,但文章本身是可读的:

Firefox + Overbite 访问中文文章

Firefox + Overbite 访问英文文章

你也可以用 Gopher 客户端访问 gopher://gopher.lantian.pub 自行查看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