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我有多种架构的设备运行 Docker(包括 x86_64 的电脑和服务器,ARM32v7 的 Tinker
Board 和 ARM64v8 的树莓派 3B),我的每个 Docker 镜像都要构建多种版本。最初我给每个架构单独写一份 Dockerfile,但是很明显这样难以统一管理,在软件更新修改
Dockerfile 时经常漏改文件。之后,我用的是 Docker 的构建参数功能,即
--build-arg
参数,根据参数来调用不同的基础镜像、下载不同文件。
但是这样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。首先,不同项目对不同架构的称呼是不一样的。例如,我们平时说的 x86 32 位架构,i386,就被 Go 以及众多使用 Go 的项目叫做 386。类似的,ARM32v7 也可以叫做 ARMHF,而 ARM64v8 有三种写法(ARM64v8,ARM64,AARCH64)。之前,我就不得不用 bash 脚本转换出不同的称呼组合在不同的地方使用,但是这样做就需要设置很多的变量,非常麻烦。
另外,有些镜像在特定架构下需要特殊处理。例如,nginx 镜像在 i386 和 ARM32v7 下不能使用 Cloudflare 优化的 zlib,只能使用原版;nginx 在 x86_64 环境下编译 i386 镜像时需要 setarch i386,否则会编译出 64 位的程序。再例如,OpenLiteSpeed 官方源提供的程序不支持 ARM 环境,此时由于我的镜像并不会手动编译 OpenLiteSpeed,ARM 的镜像构建会在这里出错,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失败。
再者,很多镜像都有大量重复的部分,例如初始化构建参数、调用初始镜像等。
而 Dockerfile 提供的功能太过简单,以上功能有些虽然可以实现但是很麻烦,而有些则完全做不到。如果可以像写 C++ 代码一样,在 Dockerfile 里用上 #include
,#define
等功能,就可以方便很多。
在 Docker 的这个 Issue 中,评论者 jfinkhaeuser 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:使用 m4 或者 cpp 等对 Dockerfile 进行预处理。注意这里的 cpp 不是 C++,是 C 及 C++ 代码的一个预处理程序,在安装了 gcc 的系统中应该都有。这些预处理器不只能处理它们对应的语言,还能对任意文件进行相同的处理。
但是我试用了一下,发现了很多问题:例如,cpp 将 rm -rf /tmp/*
这条命令中的 /*
当成了注释开始,然后把后面的内容全删了。如果在这里加反斜杠,最后生成的
Dockerfile 也会有反斜杠,影响最后代码的执行;我又不能像写 C 一样在斜杠和星号中间加空格,上一个这么干的是 Bumblebee,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。同样的,类似 https://www.example.com
这样的网址,//
后的内容也全没了。而 m4 的语法差异实在太大,而且有一些功能也有点难实现。
不过除了 cpp 和 m4 以外,还有其它的预处理程序可以选择。我最后选择的是 GPP(Generic Preprocessor)。它的最大优势是大部分语法都可以通过参数指定。例如,相比于 cpp,我就可以关闭对注释的处理,从而保留上面这些应该保留的内容。
安装 GPP
在 Debian 中:
apt-get install gpp
没了。在 Arch Linux 中,就要通过 AUR 安装:
pikaur -S gpp
所以为什么它没进 Arch Linux 的主软件源。。。
使用 GPP
例如,我现在有一份 Dockerfile,是带了 #include
之类指令的,命名为
template.Dockerfile
。被 include 的文件放在了另一个文件夹下。此时,要生成完整的
Dockerfile,使用如下命令:
gpp -I /path/to/include --nostdinc -U "" "" "(" "," ")" "(" ")" "#" "" -M "#" "\n" " " " " "\n" "(" ")" +c "\\\n" "" -o Dockerfile /path/to/template.Dockerfile
就可以生成一份完整的 Dockerfile,喂给 docker build
就可以了。
上面带的自定义参数打开了如下功能:
#define
宏的功能,类似#define WGET(url) wget --no-check-certificate -q url
- 行尾反斜杠的处理
#if
,#else
之类类似 cpp 的功能
要实现更多的功能,可以自行参阅 gpp 的文档。
除了自定义参数很长以外,gpp 的用法和 cpp 非常像。例如,我可以用
-D ARCH_ARM64V8
来定义更多的变量,从而在 Dockerfile 中使用 #if
等进行对应的处理。
这样我就可以在 Dockerfile 里这样写,根据不同架构调用不同基础镜像:(来自这里)
#if defined(ARCH_AMD64)
FROM multiarch/alpine:amd64-edge
#elif defined(ARCH_I386)
FROM multiarch/alpine:i386-edge
#elif defined(ARCH_ARM32V7)
FROM multiarch/alpine:armhf-edge
#elif defined(ARCH_ARM64V8)
FROM multiarch/alpine:arm64-edge
#else
#error "Architecture not set"
#endif
或者根据架构执行不同的命令:(来自这里)
#ifdef ARCH_I386
RUN setarch i386 make -j4 \
&& setarch i386 make install
#else
RUN make -j4 \
&& make install
#endif
当然,为了简化使用,我写了一份 Makefile,包括生成 Dockerfile、构建镜像、上传 Docker Hub 等,可以在这里看到。
这样,Dockerfile 的功能就被扩展了很多,可以实现更灵活的玩法。管理 Dockerfile 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简单了。
我的 Dockerfile 照例发布在 GitHub。